- 4种模式:地方医院转型医养结合的实践样本
- 发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/10/8 0:00:00
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.8亿,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攀升,与之相对的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“床位闲置率超40%、运营亏损”的困境——“医院空置”与“养老院一床难求”的供需错配问题突出。
对此,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山东等地医院率先突破,探索出医养融合、社区嵌入、资产盘活、特色专科四大转型路径,不仅激活了存量医疗资源,更构建起覆盖老年群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,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一、医养融合型:打造“医疗+养老”闭环生态,破解“看病难、养老愁”
案例:江苏省如皋市某二级综合医院
面对医疗床位利用率不足的问题,该院将30%医疗床位改造为医养结合床位,构建“三级诊疗+长期照护”一体化体系:
医疗保障:与市人民医院共建远程会诊中心,确保急重症患者快速转诊,实现“小病不出院、大病有通道”;
照护配置:配备智能护理床、防跌倒监测系统等12项适老化设施,组建“医生+护士+康复师+护工”四维服务团队,覆盖日常照料与康复护理;
转型成效:床位使用率从58%跃升至92%,养老板块年收入突破1200万元,占医院总收入比重达42%,实现医疗与养老业务双向增收。
可借鉴经验
资质转化:直接利用现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,合规开展养老服务,省去新增资质审批流程;
资源下沉:通过医联体合作,引入上级医院优质资源,弥补基层医疗能力短板;
适老改造:聚焦安全与便利,优先配置紧急呼叫、无障碍通行、智能监测等核心设施。
二、社区嵌入型:构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从“等病人”到“送服务”
案例:浙江省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
针对周边社区老年群体“日常照护难、慢病管理烦”的需求,中心将门诊楼二层改造为日间照料中心,推出“健康+生活”综合服务:
健康管理:为6个社区老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,提供中医理疗、慢病用药指导、定期体检等服务;
生活支持:开通助餐配送、家政协助服务,通过“时间银行”机制,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;
转型成效: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37%,老年患者复诊率下降28%,成功将服务场景从“院内诊疗”延伸至“居家养老”。
可借鉴经验
空间复用:养老区域与门诊区域物理隔离(避免交叉干扰)、服务贯通(共享医护资源);
网格服务:按社区划分责任片区,组建“1名医生+1名护士+1名社工”专项小组,实现精准对接;
智慧赋能:开发适老化健康APP,集成用药提醒、紧急呼叫、健康数据查询功能,降低使用门槛。
三、资产盘活型:闲置院区变身康养综合体,激活沉睡资源
案例:四川省成都市某医院
因新院区搬迁,老院区面临闲置风险。医院通过“政府+医院+社会资本”合作模式,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,对旧址进行全方位改造:
功能重构:保留影像科、检验科等基础医疗科室,新增康复花园、认知障碍干预中心、老年大学、休闲茶室等功能区,打造“医疗公园”式康养空间;
运营创新:采用“会员制(长期服务)+按次收费(单次体验)”模式,覆盖周边3万老年人群体;
转型成效:老院区资产盘活率达95%,养老板块利润率稳定在18%,实现“闲置资产—盈利项目”的转化。
可借鉴经验
模式创新:政府提供物业支持,医院输出医疗技术,企业负责运营管理,形成优势互补的PPP合作机制;
功能配比:医疗、商业(如便利店、文创店)、文化(如老年大学、活动中心)空间按4:3:3比例配置,兼顾实用性与体验感;
轻资产扩张:通过输出品牌、管理标准,实现“一地成功、多地复制”的连锁化发展。
四、特色专科型:深耕细分领域,打造“医疗+养老”IP
案例:山东省青岛市某医院
依托自身骨科专科优势,该院延伸服务链条,聚焦老年群体骨关节健康,建立“骨关节养护中心”:
技术引入:引进德国MTT运动康复体系,开发老年防跌倒训练、术后康复等定制化课程;
资源协同: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“关节置换术后保障计划”,覆盖治疗、康复全流程费用,降低老人支付压力;
转型成效:骨科床位周转率提升50%,异地就医患者占比从8%增至23%,形成“专科医疗—康复服务—商业保险”的闭环模式。
可借鉴经验
专科延伸:基于现有学科优势(如骨科、康复科、中医科),拓展老年相关细分领域,避免同质化竞争;
保险联动:联合保险公司开发专项健康保险产品,解决养老服务“付费难”问题,扩大用户覆盖面;
标准输出:制定细分领域服务规范(如《老年骨关节康复服务标准》),形成可推广的行业模板。
结论:医院转型养老的核心逻辑
上述四个案例表明,地方医院成功转型需把握三大关键能力:
资源整合力:优化配置医疗资质、空间资产、医护人才等核心资源,避免“重硬件、轻运营”;
需求洞察力:从“治疗疾病”转向“健康管理+生活照料”,精准匹配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;
生态构建力:打通医疗、养老、保险、科技等产业链环节,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未来,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、智慧养老技术普及,地方医院转型将进一步向“专科化(聚焦细分需求)、社区化(贴近服务场景)、数字化(提升服务效率)”方向发展,成为破解养老供需矛盾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