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- 合肥“1+4+N”智慧养老模式全国推广
- 发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/10/23 0:00:00
- 合肥市庐阳区创新的“1+4+N”智慧养老模式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。这一模式通过一个智慧养老管理中枢,整合四方资源,链接N项服务,实现了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社会共治”的跃升,为全国城市社区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合肥方案”。
一、模式解码:“1+4+N”是什么?如何破解传统养老难题?
在城市养老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,资源分散、信息割裂、服务与需求错位是普遍痛点。庐阳区的模式之所以能获得国家认可,在于它用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,精准地击中了这些痛点。
“1”——一个智慧大脑,实现“一网覆盖”
这是整个模式的核心。该区建成的智慧养老管理中枢平台,已汇聚10万余名老年人信息、20家养老机构、60个老年食堂(助餐点)及700多名专业人才数据。它不仅是数据库,更是决策支持系统,通过大数据分析,能主动发现需求、调配资源,真正做到了“养老服务精准化”。
“4”——四级监管体系,筑牢“安全与质量”防线
平台将监管与服务延伸至居家、社区、机构、康养四大场景。政府部门可通过平台对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、运营补贴、资金管理等进行实时监管,确保了养老服务的规范性与安全性,让子女更放心。
“N”——N项服务落地,构建“一站式”养老生活圈
“N”代表了服务的无限可能。平台高效连接各类社会资源,为长者提供包括助餐、助浴、助医、日间照料等在内的多样化、个性化服务。例如,在老字号刘鸿盛餐饮店,老人通过“刷脸”即可完成助餐结算,系统自动核销政府补贴,实现了“数字技术友好”与“社会支持友好”的完美结合。
二、实践亮点:从“概念”到“身边”的贴心服务
该模式的优越性,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,让老年人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用得上。
家庭养老床位:把专业机构服务“搬回家”
针对高龄、失能、独居老人,庐阳区精准推进“家庭养老床位”建设。通过为927户家庭配置智能床垫、跌倒报警器、紧急呼叫按钮等物联网设备,将家庭环境改造得如同专业养老机构一般安全。一旦发生异常,报警信息会即刻传至平台和家属手机,构建起坚实的居家安全防线。
嵌入式养老综合体:打造“15分钟养老生活圈”
基于老年人口分布数据,庐阳区科学布局了11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。这些综合体就像是社区里的“养老便利店”,整合了医、康、养、乐、护等全方位资源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专业服务,有效贯通了居家、社区、机构三端,形成了“没有围墙的养老院”。
志愿养老服务:激活“人人可为”的邻里温度
通过“庐阳区志愿服务云平台”,该模式成功激发了社会参与活力。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注册、活动报名、积分兑换的全流程线上管理,形成了“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队伍接单”的高效闭环。全区年均服务老年人高达50余万人次,用“数字赋能”的方式,重建了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,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。
三、模式启示:庐阳样本为城市养老带来哪些思考?
庐阳区的成功实践,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:
数据驱动是基础:精准掌握需求是实现一切服务的前提。
政企协同是关键:政府引导、企业运营、社会参与,各司其职,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。
技术为民是灵魂: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,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尊严。
结语
合肥庐阳区的“1+4+N”智慧养老模式,不仅是一个获奖案例,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。它证明,通过科技赋能与社会协同,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,为长者构建一个安全、便捷、充满关怀的老年友好型社会。对于全国正在探索社区养老路径的城市而言,“庐阳经验”无疑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行动指南。
-